近年来,在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燃料电池企业加快布局,多项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成本显著下降。同时,在资本的加持下,燃料电池市场将在未来10年持续快速增长。
近日,由氢电邦主办的“2023年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士分享了我国燃料电池产业的创新与突破,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为双碳目标下交通领域的一个关键技术,相较于锂电池,燃料电池的加注时间短、续航里程长、低温特性好及功率密度高。”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经理江坤表示,“实际上,首批示范城市群规划和已经运用的市场规模,与国家规划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无论从经济目标,还是公益目标来看,燃料电池在未来两年将会迎来一个较大的爆发或提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技术革新进程提速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3年7月,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为80.2MW,同比上升54%。国金证券分析指出,今年,我国燃料电池装机规模预计将呈现高增长趋势,在政策细则落地叠加产业链成熟度提高背景下,行业放量增长确定性强。
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材料相关技术在不断地革新。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汉斌称:“近几年,我国电堆在技术、性能方面均有大幅提升。电堆的体积功率密度从1.8提升到6.0,低温性能从零下10度提升到零下40度,单堆功率从36千瓦提升到60千瓦,我国的电堆技术进步非常快。”
据李汉斌介绍,新源动力去年建成了世界领先的一条CCM(催化剂涂层质子膜)膜电极自动化生产线,采用卷对卷双斑直涂工艺,膜电极产能已经达到400万片/年。
国金证券认为,低成本、高性能、批量供应的国产电堆是燃料电池汽车成本下降从而与传统汽车竞争的关键所在。
“电堆占整个系统的60%,目前我们的成本比2021年下降了60%。目标是到2025年,较今年要再下降25%。”李汉斌如是称。
“包括技术工艺、批量制造和国产材料,最终的目标是到2025年,我们希望整个系统层面的成本能做到1000元到1500元。”
多家企业加速布局
随着氢能产业规划落地实施,燃料电池技术不断迭代,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正不断强化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布局。
8月18日,广汇能源向媒体表示,公司氢能项目的前期手续已经全部完成,土建项目全面动工,“绿氢+工业副产氢+储氢+加氢站+氢能燃料重卡应用示范工程”年内会建成投运,预计今年11月份前后开始试运行。
万润股份8月16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九目化学正在积极推进“无氟高稳定支状多元嵌段式燃料电池质子膜材料项目”,目前正处于中试开发阶段。
搜索发现,8月以来,包括溯联股份、和顺电气、云海金属、深圳能源等众多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披露了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最新进展。
近日,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出现了10亿元级大单。8月9日,云内动力公告称,公司同意向中交机电提供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和相关服务,并于近日与中交机电签署了采购合同,合同总价10.31亿元。
资本赋能氢燃料电池
氢能,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巨头重金入局。
据华宝证券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下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共有83项产业资本投资氢能相关事件,主要集中在氢能综合投资、制氢、燃料电池材料和系统方面。其中,上海碳际、氢新科技等企业半年实现了两次融资。
以碳际科技为例,作为氢燃料电池碳纸和气体扩散层领域的独角兽企业,碳际科技也深获资本市场认可。今年1月,公司完成由武岳峰资本独家投资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今年5月,公司完成千万级A+轮融资,由上海科创系的海望资本独家投资。随着资本的加持,碳际科技将加快碳纸和气体扩散层等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
又如近期中科富海成功完成C轮8亿元巨额融资,引发市场关注。本次融资由诚通混改基金和建信股权共同领投,国投招商、工银投资、越秀产业基金跟投,原股东兴业国信、中科先行创投、中科创星在本轮继续跟投。
此外,还有捷氢科技、中鼎恒盛、国鸿氢能等多家企业谋求上市。其中,氢能“独角兽”国鸿氢能再次冲击港股IPO。若顺利完成,将成为继亿华通之后第二家在香港上市的氢燃料电池企业。
对于燃料电池企业未来发展需要注重的事项,李汉斌强调了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进一步做好产品性能,包括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还有降低成本。第二个就是市场。目前我国的燃料电池主要是应用在商用车,但是燃料电池作为动力一定要应用在乘用车上,否则就不会有大的前景。要始终坚持商乘并用,同时去开展多产品应用,逐步摆脱政策依赖,从而完全实现市场化。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